除了发达国家的资金外,这也将吸引诸如巴西、中国、印度和阿拉伯国家等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海外投资,并将它们的过剩产能转移到对这些产能有需求的低收入发展中国家。
由于美元的世界主要储备货币性质,QE带来的游资泛滥问题也被一并输出到全世界。1985年工业部门职工还占全国就业人数的30%,2011年已经下降到只有17.4%。
巴西工业产值在1984年还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2010年下降到了15%。此时此刻,印度卢比的连续暴跌,几乎天天刷新历史最低纪录,股市债市一片惨绿,沦为全球最重灾区,通胀却已经直奔二位数而去,这些只是印度为享受多年的透支,开始付出的代价而已。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美联储毕竟还没有正式采取动作,传言对市场的真正影响其实还不是特别大。金砖只剩下一块,脆弱五兄弟登场近日,高盛资产管理部前主席,著名的金砖国家(BRIC)概念的发明者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公开表示,如果能修改,(金砖国家里)我只会留下C(China,中国)。可进入今年财年以来,印度的贸易逆差却仍然在不断扩大。
而随着美国经济逐渐有所好转,加上超宽松货币政策对美国本身的副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美联储近日放风,要在今年底前开始逐步退出QE。再加上印度的各种即将陆续到期的外债规模也非常巨大。在科学技术方面,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科技革命势必带来产业革命。
居民财产性收入决定居民人均收入能否翻番,实现居民收入翻番,首先要使居民要有比较公平的财产。调查显示,目前居民的财产分布是不均的。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各项社会事业已经具备了较好基础,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保障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改革三十年为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随后,汪同三谈到了中国改革取得的成绩。
同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能源结构不断改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这些辉煌的成果给我国进一步实现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其二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生产克服种种困难,不仅在产出方面保持较快增速,而且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质量效益提高。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机遇和挑战都在增多。针对两个翻番的提出,汪同三指出,G D P翻番和邓小平同志设想的三步走战略中的翻番概念相同,讲的是纯经济总量的翻番,是经济总量指标。
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刚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的经济状态应该说是一种帕累托状态,几乎全国所有的人、所有的阶层、所有方面的人都可以从改革中获益,所以都支持改革。在居民的财产中主要是房产,金融财产很少。汪同三说,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其六是居民财产性收入。
在金融财产里大多是银行储蓄,非银行储蓄很少。而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不具备帕累托状态,改革必然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改革的阻力就会比以前大了,要提高居民的人均收入就必须推进改革。
我们积极扩大内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不仅拉动了即期经济增长,而且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高达9 .8%,经济不仅高速增长,而且保持了长期、持续、平稳的增长。
其一是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参考报)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当前,一些发达国家经济或接近触底,或不同程度地显露转机。所以,为了保证人均收入翻番,必须做到G D P翻番,即财富这块蛋糕必须首先要做大。我国与世界经济的互相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有利于我国利用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更好地利用外部资金、技术、资源和全球市场。经过三十年的壮观发展,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有利于我国能够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发展自己。解决贫富差距,缩小收入差距是中国的一项重要任务。
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翻番是人民生活指标,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的含义不仅仅限于单纯的经济总量的问题,在研究人均G D P翻番的时候要考虑比较多的因素,具体讲包括六点。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有效化解物价上涨压力,抑制通货膨胀。
其三是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其次,在财产性收入里如何提高居民金融财产的收入。
没有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较大规模的经济总量,居民收入是不可能提高的,居民收入更不可能翻番。2012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达到1024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1.97%,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国发挥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的后发优势,通过大力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争取在一些关键领域率先取得技术突破,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汪同三认为,我国应该科学分析国际形势变化的新特点,努力抓住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的机遇,促进国内各项事业发展。
在经济方面,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要求各个经济体之间、区域之间实现互利多赢,促进共同发展的有利因素在增加。各大国际机构预测世界经济今年增速可能略高于去年,这也有利于我国继续开拓国际市场。
论坛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原所长汪同三发表了题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主题演讲。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为我国提升国际话语权带来新的机遇。
从国际看,国际力量对比正在朝着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向发展,我国在发挥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的后发优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大有可为。如果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取得比较好的进展,如能够实现降低 投 资 占G D P的 比 重 , 提 高 消 费 占G D P的比重,将有利于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
如果能够对现有的收入分配结构进行有效调整,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缩小居民收入的差距,将是有利于提高居民的人均收入。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当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的科技革命悄然而至,将推动新一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国对促转变的共识充分凝聚,发展的质量不断提升。进入新世纪,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和影响力上升,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成为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战略依托。
因此,居民人均收入翻番和G D P翻番是密切相连,和经济总量的较快增长紧密相关。其四是宏观调控的稳定性。
从国内看,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巩固,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效果逐步显现,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对于新提出的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翻番目标,汪同三解释到,这说明我国不再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而是下决心更加重视居民收入的提高。
国家重点加强对水、大气、土壤等污染的防治,大力加强林业、草原建设和荒漠化、石漠化治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城乡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国际环境变化带来新机遇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上发生了一系列影响重大的事件,特别是2008年以后相继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使世界经济出现严重动荡。